材料优质耐用一站式临时空间解决方案
高端产品行业领先进口生产线
印刷定制 可根据客户提供的logo图稿进行印刷
福建用户提问:5G牌照发放,产业加快布局,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?
四川用户提问: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,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?
河南用户提问:节能环保资金缺乏,企业承受能力有限,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?
近年来,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、技术创新的推动以及环保意识的提升,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绿色、高效、环保的建筑方式,正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热点和趋势。装配式建筑,即将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进行,通过工厂预制构件,再运输到现场进行装配安装的建筑
近年来,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在政策强力推动下步入高速发展期。数据显示,2023年国内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已突破1.2万亿元,较2020年增长超过150%,年复合增长率达25%以上,显著高于传统建筑业增速。这一增长得益于“双碳”目标的政策导向,以及住建部“十四五”规划中明确提出的“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30%”的目标。
从区域布星空体育 星空体育平台局看,长三角、珠三角及京津冀三大经济圈成为装配式建筑的核心增长极。以江苏省为例,2023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比已达35%,远超全国平均水平。此外,重点企业如远大住工、中建科技等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链整合,已形成“设计-生产-施工”一体化服务能力,市场份额持续向头部集中。
行业痛点仍存:尽管发展迅速,但成本高企、标准体系不完善、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制约行业纵深发展。调研显示,目前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仍比传统方式高10%-15%,主要因预制构件运输损耗率(约5%)和安装精度不足导致返工。
未来五年行业将保持20%以上的复合增长率,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。细分市场中,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因抗震性能强、施工周期短等优势,在公共建筑与工业领域渗透率快速提升,2023年占比已超40%。另一潜力赛道是装配式装修。
随着精装房政策推进和消费者对“即装即住”需求的增长,该领域市场规模在2023年突破2000亿元,且利润率较传统装修高出8-10个百分点。中建装饰等企业已通过模块化卫浴、集成墙面等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。
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4-2029年装配式建筑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》显示:
政策端:2024年住建部发布《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纲要》,明确要求推广BIM(建筑信息模型)和物联网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,推动行业从“制造”向“智造”升级。
技术端:3D打印混凝土、机器人焊接等创新工艺已进入商用阶段。例如,上海某项目采用3D打印技术将施工周期缩短30%,材料浪费降低25%。
环保端:装配式建筑可减少建筑垃圾80%、碳排放40%,契合“双碳”战略。2023年,全国碳交易市场将装配式建筑纳入减排核算体系,企业每平方米可获得5-8元碳积分补贴。
成本控制:预制构件标准化率不足50%,导致规模化效应未完全释放。人才缺口:全国装配式建筑专业技术人员缺口超50万人。质量风险:节点连接精度不足引发的渗漏、开裂问题投诉率占比达35%。
产业链整合:鼓励房企、设计院与构件厂成立产业联盟,共享技术标准与产能。数字化赋能:推广BIM正向设计,实现从设计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。政策加码:建议地方政府对采用装配式的项目给予容积率奖励及税收优惠。
出海机遇:东南亚、中东等“一带一路”国家需求旺盛。中建国际在沙特NEOM新城项目中,采用装配式技术将工期压缩40%,成为标杆案例。
跨界融合:新能源汽车企业如比亚迪跨界布局装配式建筑,利用电池储能技术打造“光储直柔”零碳建筑。
装配式建筑不仅是建筑业的革命,更是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核心抓手。中重点关注三大方向:
核心技术企业:如BIM软件、智能装备制造商;区域龙头:深耕政策支持度高、城镇化率快速提升的省份;跨界创新者:探索“装配式+新能源”“装配式+数字经济”的新模式。如需获取更多深度数据与案例分析,敬请参阅中研普华最新发布的《2024-2029年装配式建筑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》,将以权威的数据模型与产业洞察,助您精准把握行业脉搏。
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(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,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)
返回